热门关注
山东大学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简介
【更新时间:2008-11-10】【阅读次数:】
从事本研究方向的人员
|
主要学术带头人
及学术骨干姓名
|
教 授
人 数
|
副教授
人 数
|
博士学位
获得者人数
|
赵建国,韩学山,孙 莹
|
5
|
4
|
2
|
|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是当前电力系统中发展最快的技术领域之一。早在80年代,我校张廷贵教授开发研制的DCX-4型微机远动装置和DCX/DCF-5型微机远动主分站系统就曾分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该技术转让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后,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先后创造产值2亿多元,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电业部门,在国内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方面有很大的影响。目前该方向主要从事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电力系统数据采集与监控:电力系统数据采集与监控以及数据通信技术是实现调度自动化的基础和前提,多年来,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分布式微机监控系统应用与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分布式县级电网调度监控系统”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近年来在国内许多电力系统获得了较好的应用,取得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继续开展这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工作,进一步提高其性能指标,扩大应用范围,必将进一步地促进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事业的发展,提高电网运行管理水平。 2、在电力系统经济运行与调度、电力市场化运营与可靠行、发电厂运营决策支持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电力系统运行调度中刚性优化与柔性决策理论研究”,将在输电容量评估,优化调度决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理论和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有“WBJ110型变电站微机保护及监控系统”、“WBJ35-5型变电站微机保护及监控系统”、“BZZ型集中控制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及“变压器标积制动原理微机差动保护技术”四项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赵建国 男,49岁,博士,教授,博导,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参编出版全国高校统编教材一部。 韩学山 男,46岁,博士,教授,博导,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原电力工业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