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山东大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简介
【更新时间:2008-11-10】【阅读次数:】
研究方向的人员
|
主要学术带头人
及学术骨干姓名
|
教 授
人 数
|
副教授
人 数
|
博士学位
获得者人数
|
潘贞存,厉吉文,高厚磊,陈青
|
5
|
6
|
2
|
|
目前,本方向主要致力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的新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旨在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我国第一套晶体管继电保护装置的诞生地,曾获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奖。近年来,学术队伍不断壮大,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和全国统编教材 6部,获得国家发明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年均科研经费近百万元。目前主要从事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 应用GPS的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的研究。系统地研究了应用GPS进行采样时间同步的理论和方法,并提出了应用GPS实现数字式电流纵差保护的新原理,完成了“九五”国家重点技术发展项目“城网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利用GPS实现纵差保护专题”的研究。承担着国家自然基金基于“三道防线”的广域保护系统研究,可望获得理论和技术上的根本性变革和突破性发展。 2.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在继电保护、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探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应用于继电保护、故障诊断的相关理论问题,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研究实用的检测装置。 3.在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检测方面,提出了通过检测注入信号的路径和特征实现故障选线、测距和定位的新原理。它解决了电力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难题,是接地故障检测原理上的重要突破。95年被授予国家发明奖,96年被国家科委等部门评为国家级科技新产品,并列为重点推广科技项目。根据电力系统发展的特点,探讨新的理论,增加新的功能,研制开发系列产品,是本方向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 4.在电力系统电压无功控制方面,通过分析电力系统电压质量与无功平衡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电压无功综合统一调整的原理,导出了可变九区模糊调节边界,研制了微机型的综合控制装置。它在电网中的应用,既能保证电压质量、满足无功平衡、减少网络损耗,又可避免变压器分接头和补偿电容器的频繁调节和投切,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该项目1999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目前正在开发研究分布式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系统。
潘贞存:男,43岁,硕士、教授、博导、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两次获国家发明奖,三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厉吉文:男,42岁,硕士、教授、博导、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科学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