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山东大学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简介
【更新时间:2008-11-10】【阅读次数:】
研究方向的人员
|
主要学术带头人
及学术骨干姓名
|
教 授
人 数
|
副教授
人 数
|
博士学位
获得者人数
|
刘玉田,梁军,栾兆文
|
4
|
3
|
4
|
|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电力系统已成为世界上最复杂、最庞大、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如何保证其安全、可靠、经济运行,非常重要但十分具有挑战性。最近几年,又在进行市场化改革,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行与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研究方向历史较长,早在五、六十年代,邵洪泮、候博渊等教授就是全国知名的专家。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该方向一直努力研究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分析和控制方法,2003年完成的山东电网与邻网互联的安全稳定性研究,达到较高水平,获得2004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2等奖;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暂态稳定预测和控制决策等研究,也达到较高理论水平,发表高水平SCI/EI论文20多篇。完成和承担着国家电力公司的2项课题、教育部2项课题,并参加了1项“973”课题,主要研究电力系统的广域智能紧急控制方法、电网弱互联后的安全稳定性问题及对策、交直流系统的自励磁问题,为我国的大电网互联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优化运行参数、降低电力系统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近五年来,主要围绕无功优化进行研究,完成了“配电网无功优化与电压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分析研究范围从220kV-10kV电网甚至0.4kV用户,获得2003年度的山东省科技进步2等奖。正在进行“山东电网的自动电压控制系统研究”,主要目的是提高山东电网的电压合格率、降低有功功率损耗。 研制开发的“微机发变组故障录波监测装置”获得2000年度的山东省科技进步2等奖。由于该成果故障定位精度高(达到2%以内),并在国内率先实现远程联网,构成“电力系统故障信息远传分析处理系统”,因而在电力部门获得广泛应用,并已开始出口海外,5型系统正在申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近几年内可望在利用相量测量技术的电力系统稳定控制决策、大系统无功优化与电压控制等方面取得突破或较大进展。
刘玉田 男,40,博士,教授,博导,IEEE高级会员,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在国内外重要会议、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3项成果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梁军 男,48,硕士,教授,5项成果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创直接经济效益2亿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