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2015考研西综考点之NAP的原理和意义
中 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NAP),采用偶氮偶联法,即成熟中性碱性磷酸酶在PH9.6左右的碱性环境中,能水解基质液中的磷酸萘酚钠底物,释放出萘酚, 后者与重氮盐偶联,生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定位于细胞质酶活性所在之处。不同的底物与重氮盐的组合不同。NAP染色只在中性分叶核、杆状核粒细胞中,偶在 中性晚幼粒细胞中出现阳性,其他细胞一般阴性。
不同疾病NAP活性有变化,而且有些生理性因素可使酶活性发生改变,如应激状态、经前期、妊娠期、新生儿等可使NAP活性增加。
1、NAP积分增加:见于细菌感染(包括类白血病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增殖性疾病(如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 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急变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骨转移瘤、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雄激素治 疗后等。
2、NAP积分下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阵发性睡眠型血红蛋白尿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不同的疾病,NAP有各自特异的表现,可以有效鉴别,常见的有:
1.慢粒细胞白血病(慢粒)的诊断及其与类白血病的鉴别:慢粒时,NAP积分值一般常为0分,个别可正常。在类白血病则积分显著增高。如慢粒合并感染或急变时可增高。
2.急性白血病细胞类型的鉴别: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AP积分增高或正常,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则降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不定。
3.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鉴别:急、慢性再障,积分增高,后者可明显降低。
4.白血病前期(白前)与再障鉴别:白前积分降低,而后者增高。
5.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鉴别:细菌性肺炎增高,后者降低。
6.真性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鉴别:前者增高,后者若无感染则正常。
7.绿色瘤与神经母细胞瘤的鉴别:前者积分降低,后者则增高。
山大考研网认为,理解才是最高效的记忆方法,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NAP)的原理虽然属于检验学内容,并不在医学考试范围内,但是了解他的原理对记忆血液疾病实验室检查的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理解了他,你再也不必为那些复杂的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而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