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复习指南>专业课考研> 文章内容

2016年山大考研专业课心理学复习重点

【更新时间:2015-02-05】【阅读次数:

我们知觉的物体大小与物体在网膜上投影的大小有关系。网像的大小服从于几何投影的规律:距离远,同一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小;距离近,同一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大。用公式表示为:a=A/D.


指网膜投影的大小;A指物体的大小;D反映对象与眼睛的距离。即网膜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而与距离成反比。人们在知觉物体大小时,似乎不自 觉地解决了大小与距离的关系问题,即物体大小二网像大小X距离。这就是大小—距离不变假设。这个假设解释了大小恒常性。


图形可以定义为视野中的一个面积,它是借助可见的轮廓而从其余部分分离出来的。因此,在图形中,轮廓代表了图形及其背景的一个分界面,它是在视野中邻近的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


一个物体的轮廓,不仅受空间上邻近的其他物体轮廓的影响,而且也受时间上前后出现的物体轮廓的影响。这种现象叫轮廓的掩蔽或图形掩蔽。它说明人们在知觉物体形状时,轮廓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


电信号从感受器产生以后,沿着视神经传至大脑。传递机制由三级神经元实现:第一级为网 膜双极细胞;第二级为视神经节细胞,由视神经节发出的神经纤维,在视交叉处实现交叉,鼻侧束交叉至对侧,和对侧的颞侧束合并,传至丘脑的外侧膝状体;第三 级神经元的纤维从外侧膝状体发出,终止于大脑枕叶的纹区(17区)。视觉的机制不仅把神经兴奋从外周传人中枢,而且对输入的信号进行了加工处理。这对各种 视觉现象的产生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网膜上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的数量远远 超过视神经节细胞(100万)的数量。因此,来自视觉感受器的神经兴奋必然出现聚合作用,即来自许多锥体和棒体细胞的神经兴奋,会聚到一个或少数几个视神 经节细胞上。由于锥体细胞与棒体细胞的数量不同,它们会聚到双极细胞和视神经节细胞上的会聚比例也不同。这对视觉信息加工有重要的影响。

 

两个实际大小相等的物体,当一个物体处在细小物体的包围中,而另一个物体处在较大物体的包围中,我们知觉到的物体大小是不相同的。在大的物体包围中的物体 显得小,而在小的物体包围中的物体显得大。这时,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相等,而观察的距离也一样,它们在大小上的差别,是由于网膜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影 比例造成的。


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种轮廓叫主观轮廓或错觉轮廓。主观轮廓表现了视觉系统的一个特点:当视野中出现 不完整因素时,视觉系统就倾向于把它们完整起来,变成比较简单、稳定、正规化的图形。也有人认为,主观轮廓是由于明度对比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