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真题下载>化学与化工学院> 文章内容

山东大学化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更新时间:2008-11-07】【阅读次数:
一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身心健康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系统地掌握化学及相关二级学科专业的专门知识、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有创新意识;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与现代信息工具。毕业后能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一)无机化学专业

1. 溶剂萃取与材料化学

溶剂萃取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分离、提取,液—液体系溶液结构,溶质的相

间传质,萃取配合物的制备及结构等理论以及萃取技术在各相关领域的应用;材料化学主要研究金属、无机非金属及二者复合材料,纳米粒子,特殊无机盐等的制备、性能和相关的理论问题,以及溶剂萃取技术在材料制备方面的应用。

2.配位化学

配位化学方向主要从事光电磁配合物分子功能材料的合成和性能研究生物

酶的结构和性能模拟物的研究,分子器件和分子纳米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具体研究领域包括:稀土配合物、卟啉酞菁配合物、希夫碱配合物、分子电子元器件、配合物纳米材料和复合纳米材料等。

3.固体酸、碱及其催化

4.结晶化学

5.绿色化学与均相催化

绿色化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领域。其主要目的是利用现代化学的原

理、方法来降低或消除在化工产品的设计、生产及应用中有害物质的使用和产生。

本研究方向是利用均相催化的原理来研究绿色化学中的问题。着重于以金属

有机化合物为催化剂,离子液体等环境友好的溶剂为反应介质,来研究催化反应。以期获得“绿色”的反应工艺和化工产品。

6.无机合成化学

无机合成化学是研究固体化学、材料化学的重要基础。主要从事各种新型无

机化合物、复合物及其无机材料的合成和相关理论的研究,主要研究对象包括:特殊形貌纳米粒子、无机薄膜、金属纳米粉体、无机半导体及其光学材料等。

7.无机材料化学

无机材料化学是与材料科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它应用化学的基本理论

和方法研究无机材料的合成、结构及性能,是将无机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化学理论和方法作为研究手段,是化学学科发展的重要领域。

8.应用生物化学

化学与生物的结合和交叉代表着新的发展方向。应用生物化学主要研究食品

安全和环境检测领域所需的快速检测技术。利用无机和有机合成手段制备各种抗生素,激素,农药,微囊藻毒素等的免疫原,采用紫外,红外,蛋白分析标定所合成的全抗原。进一步合成相应的抗体,开发食品中有害药物残留和环境检测的免疫测试剂盒。

9.无机药物化学

研究小分子药物与金属离子配合物对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类物质的相互

作用,探索金属离子与药物对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的影响。从结构角度探索金属与金属配合物的生物活性规律,阐述其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10.物理无机化学

物理无机化学是应用物理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无机化学合成,并对所合成物质

的结构、性能和反应进行表征。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二维核磁共振谱、激光荧光光谱、激光拉曼光谱、CV法等手段测定稀土大环配合物、稀土氧化物等稳态分子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及研究其光谱、电化学性质与其结构的联系。

(二)分析化学专业

1. 电分析化学

2. 光分析化学

3. 生物分析化学

4.色谱分析化学

5.环境分析化学

(三)有机化学专业

1. 有机合成化学

研究天然产物及具有新型结构和特殊性能的非天然产物的合成。包括新合成路线、新合成方法、新反应、新试剂、新技术、不对称合成及组合化学等。

2. 物理有机化学

研究有机反应机理、活泼中间体、动态立体化学、有机催化动力学、微环境效应、超分子化学等。

3. 金属有机化学

研究元素有机和金属有机化学反应、化合物的制备、金属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具有生物活性等功能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等。研究由三甲基膦配位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含金属-碳多重键(金属卡宾,金属卡拜)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4. 药物及药物中间体化学

进行药物及药物中间体合成研究,包括分子设计、新合成路线、工艺改进及构效关系等。

(四)物理化学专业

1. 表面电化学

本方向主要研究各种两相界面的电化学反应,包括与其相关的电荷转移、传质过程及其动力学

2. 腐蚀电化学与材料保护

本方向主要研究金属腐蚀的电化学特征,研究腐蚀现象与材料的微观结构以及腐蚀环境之间的关系,探寻有效的腐蚀防护对策

3. 化学电源与能量转化

本方向主要研究各种化学电源的构成、电性能及能量转化效率和转化规律

4. 电化学合成

本方向主要研究各种不同结构性能及尺度材料的电化学合成方法

5. 化学反应动力学及应用

本方向主要研究亚稳态原子分子的传能反应动力学、高振动分子传能反应动力

学以及微观反应动力学的理论计算及其应用

6. 分子设计与分子识别

7. 生物物理化学

(五)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

1.有机硅高分子

该方向研究有机硅高分子的合成、表征、性能及应用,主要包括聚硅烷、功能有机硅高分子、硅橡胶、硅树脂、杂链硅高聚物、有机硅/无机杂化材料等。

2.高分子合成化学

高分子合成化学为高分子科学的基础。该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聚合反应、高分子化学反应、高分子化学改性等。

3.功能高分子

该方向主要研究领域有超分子聚合物、液晶高分子、水溶性高分子、生物相容及环境友好高分子等。

4.聚合物结构与性能

该方向属高分子物理范畴,主要研究高分子的表征、高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等。

5.聚合物加工与工艺

该方向主要研究通用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工艺、高分子共混等。

6.高分子材料化学

该方向主要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性质和应用基础。

(六)胶体与界面化学专业

1.分散体系

2. 微纳米材料

3. 有序功能材料界面化学

4. 表面活性剂

5. 生物胶体化学

6. 液晶态胶体

7. 油田胶体化学

(七)理论与计算化学专业

1. 基础量子化学

本方向主要研究量子化学基础理论,建立、发展和完善各种量子化学理论方法,并编写相应计算软件。

2. 应用量子化学

本方向主要应用量子化学理论方法研究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药学等相关学科中的理论化学问题。

3. 分子反应动力学

本方向主要研究分子反应动力学基础理论问题,发展分子反应动力学理论方法,并应用分子反应动力学理论方法研究各种实际化学体系的化学反应动力学行为。

4. 计算机模拟化学

本方向主要应用量子化学、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各种复杂化学体系的结构、性能及分子的相互识别问题。

5.生物理论化学

本方向主要应用量子化学、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生命科学中的各种理论化学问题。

6.材料理论化学

本方向主要应用量子化学、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材料科学中的各种理论化学问题,对新型材料进行理论设计。

(八)纳米材料化学专业

1.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及纳米有序阵列体系组装

主要研究金属、无机非金属如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等的低维纳米相的化学控制合成,纳米有序阵列体系的组装,低维纳米相及纳米有序阵列体系的形成机理,低维纳米相及纳米有序阵列体系的结构及性质。研究纳米有序阵列体系出现的新的物理化学现象和效应,包括其新奇的光、热、电、磁等现象和特性。

2.纳米纤维及纳米结构连续纤维

主要研究金属、无机非金属纳米纤维材料的化学制备新技术、新方法;具有纳米结构的氧化物、碳化物、硫化物等连续纤维的纺丝制备技术。探讨纳米纤维结构的控制方法及纤维纳米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在揭示新现象、新效应的基础上找出新的规律,提出新概念。

3.纳米复合体系

主要研究无机-无机、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或杂化)材料的制备、界面结构及性质;利用电子衍射、光谱技术等多种手段研究无机-无机、无机-有机成份的相互作用及影响,探讨纳米复合(或杂化)结构对性质的影响,发现并合成新型复合(或杂化)材料。



三 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限为三年。

四应修总学分数

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分,其中必修22学分,选修8学分。

五 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1. 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

第一外国语4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

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12学分。

前言讲座2学分。

2. 选修课共8学分。

3. 前沿讲座的要求

(1)前沿讲座的目的和内容

前沿讲座旨在使硕士生基本了解本学科和本研究方向的重大学术问题和前沿性问题,提高硕士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术交流能力。前沿讲座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动态介绍、文献讲座、新技术与新成果介绍等。

(2)前沿讲座的形式

一是硕士生本人做专题综述(讨论班),二是听取国外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做出杰出成绩的专家做学科前沿系列报告。可以有讲授、讨论和对话等多种形式,力求生动、活泼、多样。

(3)前沿讲座的次数

硕士在参加前沿讲座的次数不得少于10次,其中主讲不得少于2次。主讲者要写出讲稿,讲稿内容要充实,要有个人见解,能够反映所研究领域进展的新态势。

(4)前沿讲座的考核要求和方式

由参加讲座的教研室的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进行考核、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考核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计分,成绩及格以上记2学分。

4. 补修课

补修课,2门。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未修过而必须补修的本专业本科生必修课。

六 中期筛选

硕士生实行中期筛选制度。具体办法按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 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也是衡量研究生综合能力和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硕士学位论文至少用一年半时间完成。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体现该学科的前沿性和先进性,学位论文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有一定系统性和完整性,字句通顺,图表清晰,引文准确合理,后附阅读文献与书目。

1、选题和开题报告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于第三学期末完成论文选题工作。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应强调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省部级上的重点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项目、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科研基地研究项目等相结合。

硕士生应于第四学期初中期筛选时提交论文撰写计划,并向教研室或指导小组做开题报告,经过讨论认为选题合适,计划切实可行,方能正式开展论文撰写工作。

2、定期检查学位论文进展情况

每隔3-5个月,要求硕士生在一定范围内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导师、指导及有关人员参加,帮助硕士生分析论文工作进展中的难点,及时给予指导,促进论文研究工作的顺利进展。

3、认真进行学位论文的全面审查

硕士生应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3-5个月向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有关教师、导师、指导小组成员全面地报告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

4、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硕士学位论文完成后,论文的评阅、答辩及学位授予工作均按照《山东大学授予硕士、博士学位工作细则》执行。



八 实践环节

除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以外,硕士研究生还要完成其它学习项目,如教学实践(教学助教)、科研实践(科研助教)以及学术活动(参加学术会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