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真题下载>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文章内容

山东大学环境学院教学实验中心简介

【更新时间:2008-11-06】【阅读次数: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的前身主体是原山东大学环境工程系白手起家的“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实验室”,该实验室创建于1996年年初,同年7月被山东大学批准为首批校级重点实验室。2000年伴随着山东大学三校合并,新组建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稳妥有序地实现了实验室的体制调整与功能优化,于20025月将“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实验室”与南校区“环境与化工实验教学中心”所属的环境类实验室合并,正式成立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简称中心)是全院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平台,是硕士生、博士生和全体教师科研、教研的主要基地。目前拥有在编人员9人,其中专职实验技术人员7人,包括教授(博导)一名,副教授一名;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四名,实验师(工程师)两名,初级实验人员一名。中心下设“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室”、“环境科学专业实验室”、“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和“微机教学实验室”等四个教学实验室,涵盖了10个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实验功能化分室。近年来,在学校和学院两级领导和全院教师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关怀下,全体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和任课教师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新建了“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室”、“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环境化学实验室”、“清洁生产实验室”、“环境生态实验室”、“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实验室”、“微机教学实验室”、“去离子水制备实验室”等8功能化教学及其辅助实验室,改建和扩建了“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水处理)和“环境监测实验室”。

合校以来,随着新组建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办学规模和水平的不断扩大与提高,中心的实验室建设工作同样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止20057月底统计,学校和我院共向教学实验室投入了500余万元人民币,仪器设备和实验家具等装备设施和实验室环境业已全面更新,设备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8.3%。目前,中心所属分室计有各类实验室37间,实验室用房总面积740平方米。中心采用岗位评聘和竞争上岗相结合的方式,除评聘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外,还聘请了包括博导、教授和副教授在内的10余名教师,组成了结构较为合理的实验指导教师梯队,共同参与实验室建设、实验指导、教学改革和教材编写工作,为我院两个专业的本科生和不同学科方向的硕士生开设了10余门实验课程,承担实验课项目130余项,实验教学工作量达2500人时,基本满足了我院各类、各层次学生的培养之需。200212月,在教育部委托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合格评估工作中,由“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化学实验室”和“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室”等基础课实验室组成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室”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一类基础课教学实验室”;2005年,以中心为主要硬件支撑条件并整合我院水处理及其资源化等研究方向的相关优质科研资源组建了新的“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实验室”,同时为其确立了“科学研究的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术交流的中心、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窗口”的工作宗旨,同年6月该实验室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重点实验室

目前,中心拥有气相色谱仪、高压液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液-固双路总有机碳分析仪、离子色谱仪、紫外光谱仪、全自动原子荧光光度计、同步热分析仪、比表面测定仪、荧光倒置显微镜、臭氧分析仪等大中型精密仪器,同时可按需就近地使用本院现代分析测试所等院属机构管理的红外分光光度计、核磁共振波谱仪、转靶X射线衍射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拉曼光谱仪、激光粒度仪、Zeta电位分析仪及超临界流体萃取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开展科研教研和实验教学工作。中心还建有一批先进的水质和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综合利用的成套实验装置和监测仪器,装备了人工气候箱、净化工作台、生态模拟实验台及部分微机动态仿真实验台等多功能设备或装置。

中心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实验室评估、重点学科建设、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一、二级学科博士点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申报等工作,根据学院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的总体规划,不断地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使我院教学实验室全面纳入了校、院两级管理的新体制。通过短短几年的建设,中心所属实验室在教学科研支撑、办学条件等硬件建设方面已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国内综合大学同类专业的先进水平,在实验教学改革与管理等软件建设方面同样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心立足于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依托,按照“山东大学实验中心管理条例(试行)”的有关规定和山东省高等学校专业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我院新的五年规划,努力变起步晚的劣势为起点高的优势,力争实验教学新体系构建、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等环节全面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旨在为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和学科发展之需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勇于进取,再创辉煌;为将中心建设成为学科间兼容并蓄、理工科优势互补,具有明显山大特色的教学实验平台而奋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