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硕)导师周向军简介
周向军,男,1952年11月生,山东栖霞人,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1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留校任教,1988年获哲学硕士学位。1992年12月评为副教授,此后被评为硕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晋升为教授。199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5年考取在职博士研究生,1998年12月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现为学校关键岗位津贴享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带头人。兼任教育部政治学学科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山东省理论工作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高校中国革命史教学研究会会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当代社会主义研究员等职。
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研究的最初切入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后来,扩展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现在又扩展为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研究,目前重点是马克思主义学研究。已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参与并完成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10余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史哲》、《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并有1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先后为本科生、硕士以及博士研究生开课十几门。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选读、中国当代哲学、哲学通论、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等等。
主要学术成果
(一) 论文类:
1. 方法功能的限约性,1991.8,山东大学学报
2. 毛泽东的哲学学思想,1993.6,毛泽东思想论坛
3. 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的科学建构,山东大学学报,1993.9,独立完成
4. 方法功能科学实现的主体条件,1997.6,文史哲
5. 邓小平精神品格:形成、内容和意义,1998.2,山东大学学报
6. 邓小平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回答,1998.12,山东大学学报
7. 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深化与拓展,2000年第3期,山东大学学报
8.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2001年第3期,马克思主义研究
9. 略论中国共产党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机制,200203,发展论坛
10.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条件,2003年第2期,毛泽东思想研究
11.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深化与拓展——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马克思主义观,2003年第3期,理论学刊
12. 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2003年第6期,山东大学学报
13. 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2004年第8期,高校理论战线
14. 邓小平为何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040824,中国教育报
15.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2006年第1期,毛泽东思想研究
16. 发挥和谐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精神支撑作用,20061204,光明日报
(二)著作类:
1. 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第一作者,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4月出版,28万字
2. 历史的选择与选择的历史,第一主编,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版,47.8万字
3. 《少年哲学向导》丛书,主编之一,明天出版社,1993年至1995年出版,共29册,240.7万字
4. 壮丽的日出——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第一作者,泰山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
5. 泰山·金橄榄丛书(8本,189万字,第一主编),泰山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
6. 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比较研究(中卷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 走向理想的精神家园,独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8. 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编写组主要成员,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编写组主要成员,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版
10.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研究,第一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11. 精神文明发展规律论,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12. 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编写组主要成员,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
(三)教材类
1. 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担任该书的主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等。编委会主任,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
2. 山东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邓小平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 教育部统编教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主要成员,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4. 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材编写课题组主要成员。
5. 国家“十一五”重点教材《人际关系学 》,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
6. 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与导读》,第一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
7. 《大学政治理论课学习指南》,第一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
8.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导读》,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承担的主要课题:
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规律研究,国家教委九五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负责人,1996—1999年
2.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若干重要关系研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项目,3万,1999年5月
3.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时代特征、各国实际相结合”子课题“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相结合的经验”,0.5万元,教育部,子课题负责人,2000.11—2004.11年
4.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经验、教育部重大课题子课题,负责人,2001-2005年
5. 经济全球化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司项目,20万,2002年12月
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研究,教育部,70万,课题组主要成员,2003—2006年
7.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国家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建设工程项目: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研究中心承担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子课题,2004年
8.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山东省教育厅,2006—2008年
9. 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化背景下高校大德育科学体系的构建与建设研究(B05005),山东省教育厅,2万
10. 2005年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办公室项目,2万,2006年12月,负责人
11. 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项目,9万,2007年6月
12. 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网络的研究和实践,山东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资助项目负责人, 8万,2008年5月
13. 大学生组织行为学,教育部思政司委托研究项目,2万,2008年5月
2009年拟招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博士生。联系电话:0531—88364967,88564967 电子邮件:xjzhou@sd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