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真题下载>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文章内容

山东大学哲社学院社会学专业发展历程

【更新时间:2008-11-07】【阅读次数: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从1983 年筹建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20年多来,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证程。
一、筹建过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了经挤建设为中心的轨道,多少年来积重难返的社会问题,摆在了人们面前,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需要呼唤着社会学,1984年,教育部决定在全国扩大社会学点,徐经泽教授奉命在山东大学组织筹建社会学专业,山东大学的社会学迈出了第一步。以徐经泽教授为首的社会学筹备组,拟定了立足本校,自己培养师资的方针;在进行师资的准备与培养的同时,也抓紧了社会学专业图书资料的搜集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社会学在山东大学已经初具规模。
二、社会学系的发展
社会学系成立之后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加快自身的发展以适应各方面的要求。针对各方面的情况,系领导制订了发展社会学系的一系列计划。首先,根据我国社会科学的特点,提出了依靠党政机关,面向社会需要的基本策略。其次,为了加快社会学系的前进步伐,又进一步扩大了规模,扩充了建制。第三,积极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第四,拓宽专业领域,培养多方面的人才。经过几年的努力,本系从小到大,不断发展。
三、教学活动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首要的目的是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人才,无论是科研还是教学都是为了搞好教育,作为教师应该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对于这一问题,自建系之始,就在教职工中取得了共识。社会学通过教学目标的制订与教学计划的调整、积极促进教材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等有力举措取得了教学活动的巨大成功。而且多层次、多规格的教学活动,为全系带来了新的活力,真正地发挥了社会学的学科优势。使社会学的知识走出课堂,走出书本,更紧密地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
四、科学研究
从建系开始,就把科研工作摆在了重要地位。几年来,通过全系教师的艰苦努力, 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应用研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以教学及教材建设为主的科学研究也毫不逊色,而且研究方向涵盖了国家、国家教委及省级科研课题等领域。其中省级以上科研课题主要包括:民俗研究、农村综合发展研究、北欧社会模式评析、西欧福利国家研究、我国农村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90年代城市社会保障研究、集体行为与社会控制、县级社区发展战略研究、桓台县社区综合发展研究、山东农村社区变迁研究等等。此外,全系教师围绕着科研课题和教学任务写出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专著和教材。这个时期,全系教师撰写的专著、教材和论文先后获得省级以上奖励7项,其中,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的有两部著作,三篇论文;获省教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的有一部著作,三篇论文;有近百篇论文被国内多家书刊转载、摘编、转引或介绍。
五、学术交流
我国社会学停顿的30年正是国外社会学迅速发展的时期,许多新理论、新方法不断出现。因此,我们不仅学习兄弟院校社会学系的先选经验,也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社会学知识。 所以,从筹备社会学系开始,就注重与校外及国外社会学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在学术交流方面主要做了如下工作:聘请校外及国外专家来系讲学;协助或与国外专家合作,开展科研活动;参加和举办学术会议;向国外的学术访问团体介绍我们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出国讲学和选修学习等,并与部分国外学院的相应系建立了业务或学术联系。
回顾建系到90年代后期全院以前的历史,山大社会学系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尚有不足之处。展望未来,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端正社会学办学的指导思想;其次,在保持社会学专业特色与培养实际应用性人才的结合点上作文章;第三,以教育专长增加办学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适当补贴教学、科研经费;第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扩展对外交流。
六、走进新世纪
(一)学科建设
1999年11月,社会学系和哲学系合并组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下设哲学、宗教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等四个系和本科专业;社会学系的社会工作教研室组建为社会工作系。社会学一级学科下的社会学系和社会工作系,计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讲师6人,获博士学位者8人,在读博士学位者4人,占教师人数的60%。此外,还聘请了一批学术造诣深厚、在学术界拥有较大影响的海内外学者担任荣誉(客座、特聘、顾问)教授,执掌教鞭。目前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保障专业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近360人。
(二)教学与人才培养
1、本科教学
确立高标准的办学目标,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南,突出本科教学的核心地位,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努力为社会培养优秀的社会学专业人才。为提高本科教学水平,社会学专业教师在近几年做了大量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工作。2001年以来,先后完成了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社会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山东大学“四个100工程”的《社会学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社会学概论案例教学研究》、《城市社会学英语讲授》、《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社会统计学及配套软件教学改革》等课题。
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增加课堂讨论,加强课堂互动;强调原著学习,夯实专业基础;改革考试方式,注重平时成绩;加强实践教学,锻炼操作能力。在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中,特别强调了社会调查方法、社区研究、社会工作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书本上的知识真正变成学生手中的工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自1999年以来,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共招收本科生652余人,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社会学、社会保障、民俗学),共178人。毕业生走向社会后,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一大批毕业生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有的成为国内知名学者,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研究生培养
山东大学社会学、民俗学、社会保障硕士点分别批准设立于1994、1998和2003年,并各自于次年招生。社会学1995年招受第一届硕士研究生,2001年至2006年,招生总数为108人,在学人数117人,毕业获得学位78人。另外,有6名在职申请学位者获得硕士学位;民俗学专业8年来共招生34人,社会保障专业3年来招生总数13人。
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3名(校外兼职导师2名,校内兼职导师1名)年龄最大的51岁,最小的38岁。平均年龄44.83岁。45岁以下人数占58%。13位导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导师9名,年龄最大的51岁,其中45岁以下正高职称导师3名。副高级职称导师4名,年龄皆为45岁以下。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9人,占导师总数60%,其中4人具有博士学位,占的30%。
社会学专业有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社会发展研究,社区与城市研究,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工作研究,社会性别研究。社会发展研究方向是山东大学社会学研究的传统优势方向。社会心理学研究、社区与城市研究等也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各研究方向均有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支撑,并具有良好的学术梯队。本专业点导师在国内学术界具有较高知名度。导师中有3人分别是:国教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中国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2),中国社会学学会理事(1),山东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2),占导师总数的25%。
培养方案: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很好地反映了社会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我们在坚持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研究方法以及社会心理研究、社区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等特色课程的开设外,还从系统性和前沿性上下功夫,加强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拓宽和优化了研究生的知识结构,突出了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社会学专业的学位论文85%以上的选题都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突出。在历年的学位论文中,选题来自导师承担的高层次课题的数量占60以上。实行毕业论文的导师负责制,要求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从选题到最后的答辩,都在导师的严格指导和监督下完成。对论文达不到要求的研究生,采取修改论文、延迟答辩等措施,保证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多篇本专业的学位论文正式发表,并被重要的学术刊物转载和引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效益。
(三)科研
在科学研究方面,社会学学科自2001年以来取得了以下成果:出版学术著作20部,教学用书5部,译著4部,获各类省级奖励8项,其他奖项19项。在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98篇,其中有40余篇被CSSCI收录。另外在国际及全国性会议发表论文28篇。高级职称教师平均每年每人3.81篇。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极大地促进和深化了社会学教学,提高了本科教学的水平。
2001年以来承担的各类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2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6项,山东大学研究项目7项,国内合作课题及各类学会研究项目5项,国际港澳台合作资助项目4项。近5年本学科。五年内支配科研经费合计185.3万元,平均每年37.06万元。在同类院校中处于较高水平。目前,本学科副教授以上年人均占有科研经费2.47万元。
社会发展研究一直是社会学建立以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聚集了较为雄厚的研究力量,完成一系列重要的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成果。如对山东农村社会发展的研究、山东省乡镇企业改制研究项目、未来15年山东农村人口转移与城市化战略与对策研究(此成果获2004年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互动关系研究(此成果在2001年召开的中国社会学年会上交流,荣获学会二等奖)等。2003年以来林聚任教授又相继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王忠武教授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方法论》被誉为是“目前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方法论问题的学术专著”。社会发展是中国社会学等学科重要研究课题,国内学者已从不同角度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我们的研究不同于其他之处是:一是关注对当代社会结构变迁与农村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二是从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层面上对当代社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关注组织制度创新的理论研究,同时对当代的中国组织制度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这一研究方向已列入山东大学“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
社区与城市研究是社会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之一。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于1986年成立后,就很重视城市理论和社区发展研究。徐经泽教授、杨俊启教授长期致力于城市社区理论和农村社区研究,曾相续主持或参加国家和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如国家教委博士基金项目“农村综合发展研究”、国家青年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农村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山东省“七五”重点项目“山东省农村社会变迁”、“县级社区综合发展战略研究”等。1998年以来,该研究方向主要形成三个方面的特色:城市与社区理论研究、地方社区发展与建设研究、城市社区民间社团研究和行动支持等。主要活动包括联系若干社区慈善和自助组织,为其运行机制和社会协调提出建议,提供并协助争取社会支持。该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也围绕民间慈善事业为主题发表了若干研究成果。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从上世纪80年代创建之初就开始了民俗学的研究,1986年正式建系后,设立了山东大学民俗研究所,并出版了《民俗研究》杂志,民俗与文化的研究一直是山东大学社会学研究的特色之一。在民俗学研究中,既注重理论建设,也注意发挥学科优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近年来,又在民俗学专业硕士生教学中开设了“应用民俗学”、“经济民俗学”、“民俗旅游专题研究”等课程,从理论上对民俗学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总结,其中,叶涛教授的应用民俗学理论研究、当代区域民俗的调查与民俗志研究,马广海教授的当代社会变迁与民众民俗心理研究,李善峰教授的当代农村社区建设与传统民俗研究。在注重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同时,还召开了高层次的全国性应用民俗学学术会议(如“全国民俗改革学术研讨会”、“全国首届民俗旅游学术研讨会”、“饮食习俗与宴席改革研讨会”),会议就民俗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90年代开始的社会政策研究整合了山东大学相关科研力量,建立起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体的研究队伍。该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主要集中于男女平等状况和妇女权益保障政策研究方面、城市贫困与反贫困政策研究方面、社会保障政策研究研究方面等。10多年来,该研究方向承担并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6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50多篇,有5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四)学术交流
经常邀请国内外专家来讲学。例如中国社会学会会长郑杭生教授,常务副会长李培林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王思斌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的曾加达教授等著名学者,都曾来访讲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近几年不断凸现的一个特色就是不断提高的国际化程度。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经常性地主办和参加国际(两岸)会议、出国进修,邀请诸多外国学者的访问、讲学,聘请多位国外学者、专家兼任。2001年以来,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系成功主办了2次国际会议,2次全国性学术会议,组织多场全校性学术报告,效果突出。先后派出教师12人次到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以及港澳台中短期学习交流、参加学术会议,到著名学校讲学交流并合作研究。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与多所国内外学术机构建立了固定的友好关系,从2005年1月-2006年10月不到2年时间里,外国和港澳台学者、专家便有48人次前来进行学术访问短期讲学。加拿大黄智雄先生出资设立“关怀”专项基金,资助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
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社会学系在社会发展、社会心理学、城市与社区研究、社会政策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民俗研究》(CSSCI核心期刊)、《当代社会发展研究》等的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受到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