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真题下载>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文章内容

山东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更新时间:2008-11-06】【阅读次数:
一  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具有开阔的视野、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厚的中外文学功底,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身心健康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在学期间,要求博士生勤奋刻苦,具有较高的献身与敬业精神,在本学科理论及相关的理论指导下,运用系统的文学知识和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打通古今中外及学科之间的界限,站在世界文学的高度,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学术对话与交流;勇于向传统观念挑战,勇于填补国内外学术空白。至少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达到“五会”,并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学位获得者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二 研究方向?
1、比较文学
主要研究外国文学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以及外来文学的中国化过程。
2、日本文学与中日文学关系
主要研究中日诗学的特征、文化背景以及中日诗学在二十世纪的发展。
    三 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基本学习年限掌握在3年。
四 应修总学分数
   应修总学分17分,其中必修课14学分,选修课3学分。
五 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1、 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
第一外国语3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
学位专业课  3学分。
前沿讲座(含讨论班)5学分
(1)    前沿讲座的目的。
研讨本学科各研究方向最新研究动态、热点问题,了解学术前沿动向,积极参与高水平的学术对话。
(2)    前沿讲座为必修课程。
每位博士生在学期间参加讲座次数不得少于15次,主讲不少于5次。每次参加讲座,要写出学术报告,由参加讲座的教研室的教师和导师共同进行考核,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考核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计分,成绩及格以上记5学分。
    2、 选修课  3学分
3、 补修课  同等学力、跨学科考入的博士生,需补修2门硕士生学位课,成绩记入本人档案,不计学分。
    六 中期考核
博士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中期考核在第三学期进行。由正副导师及教研室相关教授组成中期考核小组,考核内容主要检查博士生培养计划执行情况,包括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能力、发表论文情况、学科综合考试以及论文开题报告论证等。考核内容是本专业及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而不是几门学位课程的简单组合。学科综合考试由考试委员会主持,采用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按优、合格、不合格三级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中期考核不合格者,不得进行补考,不得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写作阶段,无硕士学位者,可视情况改写硕士论文。
七 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本专业的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博士生站在学术的前沿,勇于探索新领域和未知领域,结合传统和现代学术方法,对诸问题展开多层次、全方面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必须有所创新且有较大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它是一篇系统、完整的研究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学术论文(字数10万字以上)。为保证论文质量,写作时间一般不少于2年。并要求博士生按照学校对博士生毕业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与其研究方向有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且单位为山东大学),发表的论文一律以公开出版为准。
1、做好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开题工作。博士论文的选题直接关系到博士论文的质量、水平与价值,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熟悉掌握主攻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的基础上,与导师一起拟定论文题目,独立完成选题报告。在中期考核之前,博士生做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听取与会专家意见。导师最后对论文选题进行把关。开题报告通过者,论文正式进入写作阶段;未通过者,应在三个月内进行修改,再度进行开题报告。
2、期检查学位论文的写作进度及写作质量。每隔3—5个月,导师及有关专家听取博士生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帮助博士生分析论文的难点,指导学生解决写作中的问题,以使论文写作顺利进行。
3、真进行学位论文的全面审查。博士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3个月,进行论文预答辩,向导师及有关专家全面报告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学位论文。
4、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学位授予质量。博士学位论文完成后,博士生导师及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做好学位论文的审阅和答辩的各项工作,以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八 实践环节
通过前沿讲座、参加学术活动、撰写论文等达到科研实践的目的。
 
附: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一、书目
1.比较文学,[法]基亚,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2.什么是比较文学,[法]布吕奈尔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3.中国比较文学年鉴,北大比较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4.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大比较文学研究所(1919-1949),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5.比较文学论文集,张隆溪、温儒敏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
6.比较文学译文集,张隆溪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
7.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师大比较组,北京师大出版社1986年
8.走向世界文学,曾逸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
9.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乐黛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10.中西文学交流的里程碑,[捷克]高利克,北京大学出版社
11.中国现代文学论文集,[捷克]普实克,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
12.鲁迅前期小说与俄罗斯文学,王富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
13.鲁迅与英国文学,高旭东,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14.中西比较诗学,曹顺庆,北京出版社1988年
15.寻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文学规律,叶维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16.中国哲学对于欧洲的影响,朱谦之,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
17.诗化哲学,刘小枫,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
18.东西方哲学美学比较,[日]今道友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19.比较思想论,[日]中村元,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20.艺术与宗教,[美]沃尔斯托夫,工人出版社1988年
21.中国和基督教,[法]谢和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22.文学社会学,[法]罗贝尔等,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23.心理学与文学,荣格,三联书店1987年
24.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佛克马等,三联书店1988年
25.真理与方法,伽达默尔,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26.逻辑哲学论,维特根斯坦,商务印书馆1985年
27.西方哲学史,罗素,商务印书馆1982年
28.书写与差异,德里达,三联书店2001年
29.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美]杰弗逊,陕西师大出版社1986年
30.后现代理论,道·凯尔纳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31.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北京大学出版社
32.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李泽厚,人民出版社1986年
33.伏尔泰与孔子,孟华,新华出版社1993年
34.西方文艺思潮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乐黛云、王宁主编,中国社科出版社1990年
35.20世纪西方美学史,张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36.佛教与中国文艺美学,蒋述卓,广东高教出版社1992年
37.禅宗与中国文学,葛兆光,上海人民出版社
38.佛教与中国文学,孙昌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39.中国文学批语史大纲,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40.中国文学批评史,罗根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
41.审美教育新论,曾繁仁、高旭东,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42.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曾繁仁,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
43.美学之思,曾繁仁,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
44.中国审美文化史,陈炎等,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
45.中日古代文学比较研究,高文汉,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46.日本近代文艺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孟庆枢主编,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