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山东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更新时间:2008-11-06】【阅读次数:】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技能,以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和研究及新闻、出版、宣传、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1.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勇于追求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要求博士生具有广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较深厚的人文素养,独到的审美鉴赏能力,独立分析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要了解本学科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能熟练地运用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严格遵守学术规范,胜任本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
3.掌握第一外国语,初步掌握第二外国语,能够熟练运用第一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先秦两汉文学
主要研究先秦散文、诗经、楚辞、汉乐府、汉赋、史传文学,并探讨它们的文化成因。因这一段时期具有“源”的特征,因此,要运用历史意识,审视它们对此后文学发展的影响。
2.魏晋南北朝文学
主要研究魏晋南北朝的诗歌、辞赋、散文、文论,拓展领域,深化认识,以进一步把握这一时期和各个阶段文学特征及承上启下的意义。
3.唐宋文学
主要探讨唐宋文学的嬗变。以唐诗与唐代的开放意识、李杜在诗史上的地位、唐宋八大家对散文的贡献、宋词的流派、宋诗与理趣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中国文学发展的轨迹,把握其发展规律。
4.元明清文学
主要研究元曲和明清诗文、戏曲、小说的历史及其精神,审视民族忧患意识、理性精神、个性觉醒思潮在文学发展中的主流地位,并探讨它们对近代文学的启示。
5.近代文学
主要研究近代文学和近代翻译文学的历史,从大文化的角度把握其革新意义。侧重西方文化的输入对近代文学的影响,以及近代文学社团流派、“三界革命”和戏曲改良等问题的探讨,同时揭示它们对现代文学的启示意义。
6,中国俗文学及满学
主要研究中国俗文学的源流和发展脉络,通过中外文学比较的形式,探讨中国俗文学的民族特色,以及它与雅文学互相影响,互相融合的情况。
三、学习年限?
博士生学习期限一般为三至五年,基本学习年限掌握在3年。
四、应修总学分数
应修总学分17分,其中必修14学分,选修3学分
五、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1.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
第一外国语3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
第二外国语2学分(博士研究生第一国语为英语的,二外可作为选修课;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则必修第二外国语,一般为英语)。
学位专业课1门3学分。
前沿讲座(含讨论班) 5学分
以小型讲座或讨论为主,由导师主持,也可由博士生重点报告、主讲。重点关注本学科各研究方向的重大学术问题、前沿态势和热点话题,以培养博士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参与专业前沿学术建设的积极性。每位博士生在学期间参加讲座次数不少于15次,本人主讲不少于5次,并撰写学术论文(一般为主题报告的扩展)。由参加讲座的教研室的教师和导师共同进行考核、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考核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计分,成绩及格以上记5分。
2. 选修课 1门 3学分
3. 补修课 同等学力、跨学科考入的博士生,需补修2门硕士生学位课,成
绩记入本人档案,不计学分。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在第三学期初进行。考前组成考试委员会。该委员会由五名专家组成,导师可以参加考试委员会,但不能担任主席。委员会负责对博士生一年多来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能力、开题报告、健康状态进行全面衡量和综合评估。
考试方式可以口试、也可以口、笔兼试,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级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进行补考,不得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写作阶段;无硕士学位者,可视情况改写硕士论文。
七、学位论文
要求博士生站在学术的前沿,勇于探索新领域和未知领域,结合传统和现代学术方法,对诸问题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必须有所创新,且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它是一篇系统、完整的研究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学术论文(字数10万字以上)。为保证论文质量,写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年。并要求博士生按照学校对博士生毕业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与其研究方向有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且单位为山东大学),发表的论文一律以公开出版为准。
1.做好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开题工作。博士论文的选题直接关系到博士论文的质量、水平、价值,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熟悉掌握主攻方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的基础上,与导师一起拟定论文题目,独立完成选题报告。在中期考核之前,博士生做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听取与会专家意见。导师最后对论文选题进行把关。开题报告通过者,论文正式进入写作阶段;未通过者,应在三个月内进行修改,再度进行开题报告。
2.定期检查学位论文的写作进度及写作质量。每隔3—5个月,博士生向导师及有关专家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帮助博士生分析论文的难点,指导学生解决写作中的问题,以使论文写作顺利进行。
3.认真进行学位论文的全面审查。博士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3—5个月,向导师及有关专家全面报告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学位论文。
4.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学位授予质量。博士学位论文完成后,博士生导师及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应做好学位论文的审阅和答辩的各项工作,以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八、实践环节
通过前沿讲座、参加学术活动、撰写论文等达到科研实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