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山东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更新时间:2008-11-06】【阅读次数:】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博士生应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要具有坚实、广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汉语言文字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初步掌握第二外国语。学位获得者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也可以在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党政管理等部门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二 研究方向?
1.词汇学
以坚实的语言学理论和词汇学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将学习和研究视野贯注于词汇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空白地带,科学地阐释词汇系统中重大复杂的疑难问题,系统梳理词汇与语音、语法、修辞、语义、语用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词汇本体出发,在与相关学科的关联比照中,取得词汇系统特点、规律研究的理论突破。
2.方言学
本方向将开设“语言理论与方法”、“汉语方言专题研究”、“方言比较研究”、“方言实践调查”等一系列课程,采取课堂讲授、写读书报告、田野调查等灵活的讲课方式,使博士生能全面、深入地接受本学科最前沿的理论和知识,并熟练掌握汉语方言调查的基本功,以此为基础,对汉语方言的现状与历史进行深入地研究。
3.文字训诂与书法文化
运用传统文字学理论和现代研究方法,从微观到宏观、静态到动态、历时与共时、理论与应用等角度,研究汉字源流、演变特点与规律以及与其他社会文化现象的关系;同时研究汉字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书法艺术,研究书法与文字的关系以及书法文化学等。
4.汉语史
汉语史是关于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的科学。其中有自上古以来的语音发展史、词汇发展史、语义发展史、语法结构发展史和文字发展史,也有断代的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语义、文字的综合研究。从而揭示汉语各部门内部的发展规律,揭示汉语各部门之间的制约关系,揭示自上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历程。
三 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基本学习年限掌握在3年。
四 应修总学分数
应修总学分:17学分,其中必修14学分,选修3学分。
五 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1. 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
第一外国语3学分
专业外语1学分
学位专业课 1门,3学分。
前沿讲座5学分。
前沿讲座以小型讲座和学生讨论为主,由导师主持;也可以由博士生重点报告、主讲,导师参与集体讨论。范围为本学科各研究方向中的重大学术课题和最新的理论、方法、成果和动态,尤其是一些具有可供深度探讨的热点问题。使学生对本专业的过去、现在、未来有个清晰科学的了解,及时把握自己学习研究的方向,善于面对各种复杂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积极参与专业前沿的建设。
每位博士生在学期间需参加讲座次数不少于15次,本人主讲不少于5次。考核方式撰写学术论文(做主题报告者可在报告基础上扩展)。本课程必修,有参加讲座的的教研室的教师和导师共同进行考核,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考核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记分,成绩及格以上记5分。
2 选修课1门,3学分
3 补修课 同等学力、跨学科考入的博士生,需补修2门硕士生学位课,成绩记入本人
档案,不计学分。
六 中期考核
博士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外语课的学习情况,对本专业基本理论方法、基本文献资料的掌握情况,对本专业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学术界研究水平的把握情况,在专业领域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作出论文开题报告。学科综合考试由考试委员会主持,采取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的方式,按优、合格、不合格三级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中期考核不合格者,按《山东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七 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要求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和独立的科研能力,对本专业的学术问题有深入地思索和系统而独到的见解,有很强的专著和论文撰写能力。并要求博士生按照学校对博士生毕业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与其研究方向有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且单位为山东大学),发表的论文一律以公开出版为准。
学位论文应在中期考核时通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论文选题的内涵、价值;论文涉及的课题研究的历史沿革、现状及核心问题;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提出预期的目的(比如针对某一难题),完成该课题的有利条件和局限,初步计划和步骤。
论文撰写时间一般为二年。论文应有冲击本专业重大学术课题和填补学术空白的抱负和实力,观点有独创性,体现出高水平的研究素养和写作能力。字数应在10万字以上。
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行论文写作。导师应定期检查学位论文的写作进度及写作质量。每隔3-5个月,博士生向导师和有关专家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帮助博士生分析论文的难点、指导学生解决写作中的问题,以使论文写作顺利进行。第五学期初,博士生指导小组对论文写作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提出指导意见。博士生全面完成培养计划后,提交学位论文和提要,由指导教师推荐,可申请博士学位。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同意后,组织论文评阅和答辩。答辩委员会由7人组成,其中博士生导师不少于4人,校外专家不少于2人,其中至少有一名博士生导师。论文答辩委员会以无记名方式投票,就是否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和建议授予学位作出决议,并写出学术评语。决议获全体委员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后,上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获得通过者,按程序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八 实践环节
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是检验和提高博士生学习和学术水平的重要环节。博士生一般都要在导师指导下参加一定的教学、科研和相关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