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真题下载>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文章内容

山东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更新时间:2008-11-06】【阅读次数: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造就从事语言理论与应用语言学教学和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能力;具有熟练的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外语听说读写能力,第二外语应能达到借助词典阅读专业论著和资料的能力。毕业后成为高等院校本专业及相关科研单位担任教学科研学术骨干,也可以胜任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党政管理等部门理论研究及办公自动化、信息工程等组织管理工作。
具体条件:
(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重道敬业,追求真理,品德高尚,学风严谨。
(二)具有较高的哲学和辩证法素养、宽厚坚实的语言文字学理论基础、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思维能力。
(三)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应用语言学
研究语言学理论在语言规划、语言教学和语言信息处理上的应用,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各种应用对语言本体及相关因素诸如心理、语境、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关系,探索语言文字应用中的最佳效果,设计人际系统和人机系统各种应用的最优方案。
2、中文信息处理
主要研究汉语言文字计算机处理的理论、方法,解决诸如汉字编码、模式识别、字库、词库、语料库、机器翻译、人机对话以及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等领域对汉语言文字基础应用研究的新需求,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研究。
三、培养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为三年,脱产博士生三至四年;在职博士生四至五年。
四、应修学分数(应当修总学分17学分,其中必修14学分,选修3学分。)
五、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1、必修课
 (1)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3/周 2学分
 (2)第一外国语                    6/周 3学分
 (3)专业外语                       2/周 1学分
 (4)语言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3/周 3学分
 (5)应用语言学研究                  3/周 3学分
 (6)前沿讲座                       5学分
前沿讲座以小型讲座和学生讨论为主,由导师主持;范围为本学科各研究方向中的重大学术课题和最新的理论、方法、成果和动态,尤其是一些具有可供深度探讨的热点问题。
每位博士生在学期间需参加讲座次数不少于15次,本人主讲不少于5次。考核方式撰写学术论文(做主题报告者可在报告基础上扩展)。由参加讲座的教研室的教师和导师共同进行考核,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考核成绩及格以上记5分。
2、选修课(根据研究方向选2-3门)
    (1) 中文信息处理基础平台研究    3/周 3学分
    (2) 第二外国语                  3/周 2学分
    (3) 社会语言学专题研究          3/周 3学分
    (4) 语言哲学专题研究            3/周 3学分
    (5) 语言信息工程专题研究        3/周 3学分
    (6) 语料库语言学专题研究        3/周 3学分
3、补修课  同等学力、跨学科考入的博士生,需补修2门硕士生主干课程,成绩记入本人档案,不计学分。
(1) 中文信息处理
    (2) 应用语言学
六、中期考核
博士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外语课的学习情况,对本专业基本理论方法、基本文献资料的掌握情况,对本专业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学术界研究水平的把握情况,在专业领域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作出论文开题报告。学科综合考试由考试委员会主持,采取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的方式,按优、合格、不合格三级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中期考核不合格者,按《山东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七、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随时了解跟踪本学科国内外科研动向,及时调整研究课题的范围和重点,以避免与他人的研究重复。在学位论文答辩前,要求博士生按照学校对博士生毕业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与其研究方向有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且单位为山东大学),发表的论文一律以公开出版为准。
博士学位论文题目可以由导师指定,也可以由研究生根据科研课题组所承担的课题需要选定。不论何种方式选定的题目,都应当瞄准本学科前沿课题,具有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和创新性。论文开题报告应当对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路线以及重点难点等核心问题提出充分的设计和论证,对完成该论文的条件和可能,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
论文写作应做到充分占有文献资料,避免重复劳动,尽量采用系统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努力把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定量与定性、理论与应用研究相结合。论文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论证充分、表达严密,具有内在逻辑性。文字要求清晰、流畅、朴实、确切。引例准确无误,重要参考文献附录文后。论文应达到学术专著水平,可以在国内外公开发表。
论文撰写时间一般为二年,从设计到实现应有足够的时间和工作量。字数应在10万字以上。
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行论文写作。导师应定期检查学位论文的写作进度及写作质量。博士生向导师和有关专家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帮助博士生分析论文的难点、指导学生解决写作中的问题,以使论文写作顺利进行。
最后定稿提交的学位论文应包括3000-5000字左右的英文提要,按照有关规定打印成册,并填写相应的申请表,经由导师签名同意,院、校学位委员会审批后,方可组织论文评阅和答辩。
确定论文答辩前须清三名以上校外专家进行匿名评阅,三分之二以上匿名评阅人同意进行论文答辩后,方可组成答辩委员会进行答辩。博士答辩委员会由7人组成,其中博士生导师不少于4人,校外专家不少于2人(至少一名博士生导师)。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由所聘请的校外博士生导师担任。答辩程序先由博士生指导教师介绍培养计划完成情况和成绩,然后由申请者本人介绍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结构观点及主要学术贡献。答辩委员们根据事先阅读论文和听取介绍的情况,提出问题,申请人根据答辩委员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答辩。最后,以无记名方式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并写出学术评语。获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授予博士学位的投票后,方可做出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和建议授予博士学位的决议。
答辩委员会结束后,应及时将有关材料包括答辩记录整理结果、选票、正是神报表等上报学院博士研究生教务办公室,经院、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逐级审查并被通过后,按程序获得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八、实践环节
第一学年,导师指导系统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第二、第三学年,着重指导研究生进行科研实践锻炼,完成学位论文撰写。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提高其独立从事本学科高深理论应用课题研究能力和素质为根本目的。因此,总体上以导师指导下的自学为主、独立研究为主。导师和指导小组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研究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的不同阶段,给予具体指导。论文写作指导,重点抓住选题、查资料、提纲设计、撰写、修改等环节。根据论文写作情况,有计划地举办专题研讨或学术访问,及时征求校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创造条件让博士生参加本专业的重要学术会议,以便有机会与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学习,得到综合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教学和科研实践是博士生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和检验博士生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博士生一般都要在导师指导下参加一定的教学、科研和相关的实践活动。
实践内容包括参加导师主持承担的科研项目、担任本科生的部分教学工作或者参加硕士研究生的指导工作,以锻炼教学、科研和组织能力。已有从事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经历的研究生,经批准可免去教学实践。
在学期间应参加完成一定量的科研工作,具体内容可承担导师所负责的科研项目的子课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