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专业硕士>翻译硕士> 文章内容

2008在职教育硕士(E.dM)复习规划 

【更新时间:2009-03-10】【阅读次数:


  随着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工作的持续推进,在职硕士研究生教育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形式之一,考试的组织和命题思想也日趋成熟和系统化。因此,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察的同时,更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应用和研究能力的考察。

  从卷面上看,2007年全国联考教育硕士教育学试卷的教育学部分重点集中在教学、德育、宏观教学论等几个方面,考察的内容基本都是教育学里的重点章节,难易程度适中,基本没有超出大纲的内容;教育史部分的考察主要集中在教育思想史的考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论述和思想家仍然是考察的重点,其中包括了对孔子、杜威、夸美纽斯等古今中外的著名教育学家及相关著作的重要理论的考察;教育心理学部分考察的内容相对少,而且题目也比较简单,主要是对学生心理发展阶段与学习过程相适应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考察;教育学和心理的研究方法是考察最少的部分,在复习的时候可以考虑重点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以便提高学习效率。

  从整体来看,2007年的试题基本遵循了注重基础、突出重点的原则,同时加强了对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的考察,加强了对现行教育方针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从这一点看,在复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认真领会大纲的重点内容,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分析材料、应用教育学原理解决问题、结合实践进行学习的能力。应该主动带着问题去学习,多思考,多应用。

  为准确把握教育学的出题思路和基本结构,我们将对《2007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教育学试卷》进行解析。

  各部分所占分值统计:
  

内 容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第四题

第五题

第六题

合计

教育学部分

7

1

15

25

30

15

93

教育史部分

2

3

 

 

 

 

5

教育心理学部分

1

1

 

 

 

 

2

研究方法部分

0

 

 

 

 

 

  (注:在教育学部分教学法部分占了32分;德育占了25分,教学论占了21分,教育政策方针及现状分析占了15分。)

  从以上的分值分布情况不难看出,2007年的教育学试题中教学法(包括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德育、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试卷组成的主干部分。

  在第一部分的10个选择题里,7道题属于教育学部分的内容,侧重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育史部分的考察则主要是考察思想史中的核心观点;教育心理学部分考察的是人的身心发展阶段与教育实施之间的辨证关系。一般来讲,选择题属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的考察,应该在认真熟悉大纲重点的基础上做到尽量不丢分。

  第二部分为填空题,考察的是教育学、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根据以往的经验,这部分可能会出现极个别的非常规重点的试题。2007年的试题在天空部分教育史部分的比较比较大,这是值得考生注意的一个现象。不论分值怎么分布,相对来说这部分试题的答案单一、客观,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仍属可以获取高分的题型,所以考生应该尽量在这部分少丢分。

  第三部分为名词解释,5道题均是教育学里的基本概念。虽然2007年这部分没有出现教育思想和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试题,但是仍然不能忽视这两部分的基本概念掌握。另外,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日常中可能被我们认为不重要的东西,比如"校园文化"、"体育"这样的名词解释。在日常学习中以已以为常的概念,要做到完整、准确地表述需要花一定的功夫去记忆。否则非常容易在名词解释部分语焉不详,或者写了很多,却说不到点上,以至意外丢分。

  第四部分的判断题要求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不断纠正各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和认识,深入领会基本观点的真实含义。判断出一个命题正确与否之后,在说理上一定要充分、到位。比如判断题中的最后一道:杜威提出"在做中学",实质是强调学生活动。判断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考生要准确掌握"在做中学"的含义是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强调教学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使学生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简单讲,"在做中学"是要通过教学目标与教学形式的高度统一去指导学生"会"学,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更不是单纯地强调学生活动。只有把握好这一点,才不会偏离正确答案。

  第五部分是两道论述题,分别为德育的实现过程和探究学习分析。出题者从考察学生应用能力的角度出发,要求考生根据教学实践或者结合某个实际情况进行论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就要求考生既要熟悉论述所依据的基本理论,清晰地阐述基本的理论框架,提炼出思想核心;又要把提炼升华的内容切入到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

  为方便判卷老师发现得分点,在论述题的回答中,我们建议考生要先把理论要点分条说清楚,要言之有物。对于结合实际的部分,基本的教育教学环节和情景要真实客观,不能随意编造不存在的事实去迎合论点。

  第六部分为案例分析题。材料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部分摘编),要求论述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要点并结合实际给出建议。要做好这种题,首先考生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能够比较完整地提炼和总结材料中的核心思想。要在有限的应试时间内,迅速从篇幅很大的材料中找到核心思想。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要点在"纲要"中有,但是考生绝对不可能把所给的材料完全照搬下,这就需要总结、归纳的能力。

  其次,结合实际提建议,这就要求考生在日程的学习生活中关心国家的教育现状,能够广泛地获取教育教学信息,从宏观上掌握国家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对目前我们所处的教育发展阶段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都一样需要学生具体较高的文字组织能力,要求学生在答题时做到语言通顺、前后逻辑清晰、论证有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考生一定要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出发点,广泛获取信息,努力提高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从2007年的教育学试题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孔子、杜威、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学记》等著名的教育学家和教育学著作所提及的教育教学理论仍然是试题出现率很高的地方。尤其是像夸美纽斯、杜威等这些对现代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理念有突破性发展,起到变革性作用的教育学家,一定要作为重点掌握和学习的对象。由于中国的近现代教育变革受到西方教育思想影巨大,在国际化成为必然趋势的情况下,考生应该更多地关注通过学习和借鉴而产生的中国近代教育学理论和思想,并带着比较研究的思维去进行学习,善于发现各种理论之间的相通性和互补性。

  由于教育事业是党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科学发展观的智力保障。因此,建议考生在2008年的复习过程中,适当围绕科学发展观的主导思想,用教育学原理去分析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真正体现"在做中学",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总的来说,按照大纲的重点要求认真复习,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判断能力,一定在考试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