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专业硕士>翻译硕士> 文章内容

2016山大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笔记:气象

【更新时间:2015-01-27】【阅读次数:

气象条件是组成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要素,气象条件及其变化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对人的心理情绪方面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有利的气象条件,可使人们情 绪高涨、心情舒畅、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而不利的气象条件,则使人情绪低落、心胸憋闷、懒惰无力,甚至会导致精神病态和行为异常。


研究表明,高温、高湿、阴雨以及一些异常天气事件都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资料表明, 1982 年至 1983 年的“厄尔尼诺现象”,使得全球大约 10 万人患上了抑郁症,精神病的发病率上升了 8%,交通事故也至少增加了 5000 次以上。究其原因,是“厄尔尼诺”这种异常气象变化,引起全球范围的气候异常和天气灾难,超越了一部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发生坐卧不安、精神迟钝等症,意志薄弱者还会发出歇斯底里的哭叫声。


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有利于形成较佳的心理状态,而高温或在温度回升时,人的精神状态则容易产生波动和异常。精神专家研究发现,当气温较高或有暖流入侵 时,精神病人起床徘徊、无法入睡、叫喊骂人、摔打东西的情况显著增加,正常人也会有程度不同的情绪变化。由于高温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所以高温环境下的犯 罪率也相对较高,96年奥运会前夕,美国警方曾委派专家作过细致研究,发现亚特兰大的日犯罪事件总数是随气温的升高而递增的,其中最热的 6、7月份,犯罪率最高,偏偏奥运会在这一时段举行;为了减轻人们的恐惧感,奥运会组委会的负责人,一度谎称亚特兰大夏季气温不超过 30 ℃ 。


古谚云:“天昏昏令人郁郁。”意思就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人们的精神较懒散,心情也不畅快。我国的医疗气象工作者通过深入研究发现,阴雨天气之所以影响 人的心理健康,主要是因为阴雨天气下光线较弱,人体分泌的松果激素较多,这样,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浓度就相对降低,人体神经细胞也就因此“偷懒”, 变得不怎么“活跃”,人也就会变得无精打采。


气象条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经引起心理学家、行为学家和管理学家的高度重视。一些国家在发布天气预报的同时,还发布未来天气里可能引发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疾病,以及“因天制宜”的防病措施建议。


有的学者认为,凉爽的春天比炎热的夏季对人的大脑创造性思维更有利,夏季人易疲乏,思维较迟钝。天气、温度对人的智能潜力发挥有一定影响,但也不尽然。 许多科学发明与传世的文学名著都是在夏季产生的。在炎炎夏日,人们只要注意心理保健,坚持锻炼,调理饮食和充分休息,是可以增强和提高大脑的耐受性和思维 的敏捷性的。


心理保健 要保持恬静心理,遇事不要过于激动,更不要发怒。古人夏季养生学倡导“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心定自然凉,精神静谧,排除杂念 ,驱除忧烦,不仅有利于学习与工作,而且保持了神经系统不受精神因素的干扰,使大脑功能处于良好状态。《养生纂》谓:“此时静养毋躁,止声息,毋违天和,毋幸遇,节嗜欲,定心气。可居高明,可远眺望,可入山林,以避炎暑,可坐台榭空敞之处。”


坚持体育锻炼 增强心脏活动,使血流速度增快,使大脑得到更多的氧气、营养物和血液的供应,促进脑的新陈代谢。这是抵御夏季炎热使大脑机能保持灵敏,提高耐热耐寒能力的良方。肌肉锻炼也是神经系统的锻炼,每日坚持半小时锻炼,神经系统有张有弛,兴奋与抑制处于协调状态。


饮食调理 营养学家指出,有些食物能改善你的情绪与记忆力,替你的精神电池充电。新鲜水果、蔬菜及高蛋白食物,不但有益身体,而且可增强大脑功能。炎夏人体汗液排出 水溶性维生素较多,尤其是维生素C、B,要及时补充。维生素缺乏影响脑部血液循环;维生素B族缺乏会出现烦躁、健忘、心悸、精神不集中等症状。因此,出汗 多者,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片剂,每日150毫克或300毫克。维生素B族在粮谷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蛋类中含量较多,可多摄入。